四川大学-新创实验-全国决赛特等奖
参赛题目: n-PrNO2替代HN3的Schmidt型重排反应制备酰胺
摘要:本新创实验针对现有实验教材中缺乏具有区域选择性的重排反应、制备酰胺化合物的反应类型单一等不足,基于Schmidt重排反应的学术前沿成果,首次将具有区域选择性的重排反应合成酰胺的实验引入本科实验教学。在原文献基础上从多方面进行优化以满足教学需求,采用非对称酮4-硝基二苯甲酮作为底物,n-PrNO2作为氮源,采用薄层色谱(TLC)监测反应进程,使用抽滤、柱层析技术分离提纯产物,采用TLC和熔点分析结合的方式确认产物结构。实验重现性好,时间可控在7学时内,试剂安全易得,仪器需求基础,各高校均可在现有实验室条件下开展教学,普适性高。本实验旨在强化学生对重排反应机理及区域选择性的理解,拓展学生对酰胺合成方法的认知,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以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创新思维。
奖状:

视频:
四川大学-新创实验-西南赛区一等奖
参赛题目:生物质涂层防腐电化学实验
摘要:金属腐蚀造成重大危害,采用适当的方法可以有效减轻金属腐蚀,开展金属防腐教学实验有利于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本文报道了一个生物质涂层防腐电化学实验,使用天然多酚单宁酸和天然多糖壳聚糖为防腐涂层原料,体现生物质分子防腐新方法的同时在教学中传递绿色环保理念;通过分子层层自组装技术在Q235碳钢片表面快速构筑防腐涂层,在本科物理化学基础实验中融合超分子化学新技术;测定样片的极化曲线并通过Tafel拟合结果计算防腐效率,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生物质涂层防腐效果。本实验绿色安全,教学时长5学时,防腐效率约78%效果明显,实验结果重现性好,非常适合应用于本科实验教学。
奖状:

四川大学-改进实验-西南赛区二等奖
参赛题目:旋光法L-半胱氨酸催化氧化反应动力学
摘要: 催化剂具有降低反应活化能、加快反应速率等特点。催化剂的研究和应用是物理化学领域的一个重要分支。本文设计了KI催化作用下的L-半胱氨酸氧化反应实验,通过温度、催化剂两个变量验证催化剂的作用;通过变色反应检测中间物,理解催化剂改变了反应历程;用原电池电动势测定方法验证催化剂不改变反应的平衡常数和吉布斯自由能的热力学特性。通过创新设计催化动力学实验,加深学生对催化剂性质的全面理解。该实验将动力学、催化化学和电化学的知识融会贯通,巩固了学生的理论知识水平、锻炼了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通过设计非金属氧化还原反应电池电动势测定装置,激发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奖状:
